勿忘过往 开拓明天——我院建筑设计专业师生前往建川博物馆聚落考察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6日]
历史,一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不是指史料文物的厚重,更是人们心情的厚重。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纤绳在一代人有一代人手中传递,然后,勒进那些稚嫩的肩膀,拉动着历史之船,向前,向前……
寒风拂面的冬日。12月10日,川音成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师生共计80余人来到位于四川省安仁县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参观考察交流活动。
14时20分,学员到达了建川博物馆,首先由带队教师曾晓瑜组织同学们分年级和集体合影并分小组进行参观。共10个小组,每组8名同学分别由10级2名、12级2名、13级4名同学组成。据悉,这样分组是便于各年级同学参观交流学习,促进同学间的感情和友谊,由高年级同学带动低年级同学保证了参观考察的质量。50余名同学怀着崇敬的心情,分别参观了抗战博物馆系列: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不屈战俘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中国壮士群雕广场、抗战老兵手印广场,红色年代系列:章钟印馆、镜面馆、生活用品陈列馆、知青生活馆,民俗系列:三寸金莲文物陈列馆、国防兵器馆,地震系列:5•12汶川大地震博物馆、5•12抗震救灾纪念馆等。
每一个展馆都拓印了时代的轮廓,每一件展品都包含了历史的沧桑,同学们轻轻走过每一个展台,缅怀着为国家独立自强付出热血与生命的英烈们;每一枚军功章都凝聚着坚强意志,每一件征衣都浸染着民族的苦难与不屈,同学们认真聆听着讲解,心中凝聚起的力量覆盖了哀伤的叹息;每一处地震遗迹都听得到生命的搏动,每一件川军旧物都看得到共赴国难的忠诚与勇气,学员们对灾难感同身受,被四川人民的坚强所感动,被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心的力量所震撼。一张张老照片、一封封战地书信、一枚枚生锈的奖章,大刀、步枪、红缨枪,那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在展馆里被凝固成了永恒。一组组抗战数据,一件件抗日将士留下的物品,一个个泣血的故事和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地震场景让参观的同学深受震撼。
记者现场采访2013级同学任晓峰,他说:“这次的参观考察活动让我获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矶崎新、切斯特•怀东、邢同和、张永和、彭一刚、马国馨等知名建筑大师创造的国家级高端建筑设计和建筑理念的新颖独特。同时让我们重温历史,唤起了心底深处炽热的爱国情怀。博物馆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生动直观的反映了新中国的成长历程。让我们这些新时期的大学生认识到: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迁,历史无法改变,一个能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半天的参观行程,我们回顾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红色年代的历史记忆,再次感受了汶川地震带来的伤痛和全国人民不屈奋斗的精神。作为当代青年人,作为川音学子,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和时代的责任,历史的声音引导我们再次坚定信念、敦品励学,以引领时代潮流、弘扬道德新风为己任,为成为国家未来坚韧的砥柱中流而奋斗。
澎湃的热血在静心池边得以沉淀。历史不仅是要向我们展示它曾经的艰难困苦,更是要我们在这幸福的时代铭记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勿忘过往,开拓明天!
学生记者:王小刚
2013年12月13日
同学们购票现场
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陆续前往各馆
参观现场
同学认真观摩作品
某小组正在中流砥柱馆里面参观
川军死守滕县(雕塑)
合影